小儿高烧抽筋的急救措施

来源:
网络
更新日期:
2021-07-05 00:03:51
小儿 高烧 抽筋 急救 措施

摘要: 因为抽筋时喉部肌肉痉挛常致气道不畅,所以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具体做法是迅速将孩子的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松开颈部衣物。

抽筋多发生在高热后6小时以内,表现为小儿突然全身抽动,手脚和面部的肌肉抽动特别明显,并常同时有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转向一侧或后仰。由于喉部肌肉痉挛,气道不畅,还可有屏气甚至口唇青紫。抽筋一般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然后进入昏睡状态,严重者可持续抽筋几分钟或反复发作。

处理方法

1.止惊。用指尖按压刺激人中(鼻下方、上唇正中)2-3分钟,注意不要用指甲压,以免小儿皮肤受损;给小孩口服“鲁米那”药片,按每次每公斤3毫克计算,或口服“安定”。按每次每公斤0.2-0.3毫克计算给予。

2.降温。用冷水毛巾或70%酒精加等量水,持续轻擦小儿的腋窝、大腿根部、颈部或膝关节后方,以促使体温迅速下降。也可用诺静(安乃近滴液)滴口腔或鼻腔(具体用法是,每次剂量:初生至1个月儿3-6滴,2-6月儿每次5一10滴,7月一2岁儿每次10-20滴,2-5岁每次15-30滴,6-10岁每次20一40滴,11-14岁每次25-50滴(或参照说明书)。1-2岁小儿还可用小儿退热栓(剂量0.125毫克)每次一粒塞入肛门内,以达到降温的目的。3岁以上小儿则可口服退热药片,如安乃近、扑热息痛(均为每片0,5克,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使用)等。

3.保持气道通畅。因为抽筋时喉部肌肉痉挛常致气道不畅,所以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具体做法是迅速将孩子的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松开颈部衣物。

4.抽筋停止后应多给小孩饮水,以防热退时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经过以上处理后,还应将小孩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小提示:小儿在入睡后偶有局部小肌肉的抽动,有时在欲醒未醒时手足乱动,或入睡时受声、光刺激,全身肌肉有短暂轻微的抽动都属正常现象,不应误为惊庶。最好的鉴别方法是观察除以上表现外,有无发热及其它异常表现。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常见到有人直接把创可贴覆在伤口上,这是绝对不正确的,这样非常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膝关节周围缺少肌肉保护,其稳定性主要依靠周边韧带来维持。由于膝关节活动度大,且承受身体的重量,运动中若受暴力冲击,便很容易损伤韧带。

因为抽筋时喉部肌肉痉挛常致气道不畅,所以保持气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具体做法是迅速将孩子的头后仰并偏向一侧,松开颈部衣物。

扭伤的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等,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运动伤后冰敷,目前已经是体育运动界公认有效且极为常用的一种做法。其实,这种方法对爱运动的都市人一样有用。只要我们学会操控DIY,便能有效地在运动中防病治病。

发生肘关节脱位时,如果跟前无救助者,伤员本人根据肘关节的伤情判断是关节脱位,不要强行将处于半伸位的伤肢拉直,以免引起更大的损伤。

骨折造成很大痛苦,还遗留功能障碍。下肢骨折最常见的如髋关节股骨颈骨折,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运动就发生状况?不是扭伤就是骨折的。其实常发生运动损伤很多都是由于以下5原因:

热爱运动的朋友们一定了解运动中常见的6种伤害是什么,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够急救及时。

运动时不出汗容易中暑。很多人往往运动三四十分钟后,仍然不怎么出汗,但皮肤表面却很热。这是因为体内的汗液无法排出,而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由于不重视动作姿势是否正确,在练习过程中就没有充分的稳定肌肉力量来完成动作,以致引发主动或被动肌群损伤。

趣零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9237号-1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QQ:123721494/51362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