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之最

来源:
网络
更新日期:
2021-07-06 15:45:11
苗族 服饰 之最

摘要: 提到少数民族,最想起来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传统手工艺中的一大特色,今天了解一下苗族的服饰。

苗族服饰之最

最华丽的苗装

要数台江施洞苗族女子的盛装,其以刺绣精,银饰多而著名。被称为绣衣的施洞苗衣,两袖和领、襟、两肩均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因其后背,前襟、袖口镶满錾花银片,银泡,银响铃等,又被称为银衣,是苗族服饰中的精品。

穿裙最短的

是雷山桥港苗族。不盈6寸的超短裙,无下罕见,但却是世居深山的桥港苗族女子喜爱的裙装。桥港苗女,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大。短裙外,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

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穿裙最多的是台江岩板苗。岩板苗族女子身着右衽大襟短衣。自制的细褶短裙达30至40条之多,裙厚近40厘米,以显示自己富有和聪明。

其身前系一条织花长围腰,垂至脚面,腰间缠4至5条花腰带,均系结飘于身后,裹绑腿,穿花鞋,服式较奇。

最华丽的男装

是榕江八开地区苗族男子祭祖时,穿戴的盛装极为华丽并民族特色浓郁。他们头上戴着象征闪电的银鼓钉头箍,据说其有驱邪避鬼的威力。

最古老的男装

是从江岜沙一带的苗族男子,儿时髡发,前额头发剃光。留脑部头发披于肩后,至成年时开始蓄发,渐渐绾髻于头顶,额头勒一条挑花布巾,此装束至今不变。

最长的头帕

是剑河县久仰苗族男子盛装时其包头帕长3至4丈,在头部缠成大盘并缀以鲜花或插上羽毛,非常独特。

最大的银角

是雷山西江地区苗族少女盛装时戴的银角,是苗族最大的银角,高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角上錾有精致的双龙抢宝图案。银角中间插有硕大的银扇,当地人亦称之为棕叶银花。


中国丰富的文化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比如贵州的蜡染和刺绣。

宁波钱币文化历史悠久,收藏研究钱币人才辈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就涌现了如郑家相、陈仁涛等名家。

如果有人问:在中国历代吉祥佩饰中,哪一种最常见、品相最多变、吉祥含义最丰富?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那就是龙凤玉佩。

提到少数民族,最想起来的就是他们的服装,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是传统手工艺中的一大特色,今天了解一下苗族的服饰。

一到春天,就能看见天上各种各样美丽的额风筝,其实做风筝也是一门古老的手艺。

毛笔是中国人的发明,聪明的古人用动物身上的毛制作成可以写字的笔,记录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

“竹丝扣瓷”又称“瓷胎竹编”,常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用丝细如发,轻薄如绸的竹丝,精巧编织。

其实有很多传统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让机器代替了手工,但是手工技艺承载的精神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道的技艺,我们看到有人表演茶艺的时候,总是少不了茶宠,事实上,茶宠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宠了。

民间工艺

装裱的艺术

你知道很多知名的大画家,会在美术馆里欣赏画作,估计你很难去注意到画的装裱,其实,这些画的装裱也是一门艺术。

爱饮茶的人,家里都少不了一把紫砂壶,你可知道,这紫砂壶中凝聚着我们最最传统的文化呢?

陕西木偶戏又叫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

趣零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9237号-1

本站部分资源收集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QQ:123721494/51362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