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错觉图形的探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视错觉大师北冈明佳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分析,从多角度探索与解析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总结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创作方法,为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自从150多年前
本文通过对日本视错觉大师北冈明佳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分析,从多角度探索与解析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总结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创作方法,为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创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自从150多年前荷兰版画家埃舍尔利用视错觉进行视觉作品创作以来,视错觉在视觉领域中的应用就没有停止过,它不仅被应用于绘画领域,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设计领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视错觉大师北冈明佳的永不停止的运动视错觉图形,其作品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永不停止的视错觉运动图形给观赏者的感受是静中有动。仔细观察作品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图形持续不断的运动,即使这些图形都是平面的,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这些图形为什么会运动,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图形的运动,这种运动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带着疑问,我们来逐步解析北冈明佳永不停止的运动视错觉图形的形成原因。
一、视错觉图形形成的条件
1.眼睛的生理特征
眼球是椭圆形的,从光学角度讲,它是个椭圆形的光学器件,存在“焦距”参数,如果把眼球看作是台照相机,那么眼球后面的涡形视网膜就相当于胶片,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可以调节的,同样眼球的聚焦能力也可以调节。人的眼睛就是通过角膜和虹膜的不断变化来调整焦距和曝光量的。
眼睛的生理特征直接影响着视错觉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眼睛看物体存在视角,就像照相机的广角一样,人的双眼的视角大概在120度左右。第二,人眼具有远视、近视与散光等问题,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眼,落在视网膜之前则为近视眼,若包含视轴的各个切面的屈光状态不同,则称为散光。因此,每个人的眼睛都不一样,视角有差异,成像的质量和正视斜视的差也不一样。所以,同一个视错觉图形,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不同,对于眼睛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及花眼的老人,他们就不太容易发现视错觉图形的变化状态。第三,电视、电影的图像是由一幅一幅静止的画面组成的,但人在观看时,图像的动作却是连续的。同样,人视网膜上的图像转为大脑的信息也是一幅一幅的,只不过每个图像在大脑的信息停留时间大约在25毫秒之内,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人感觉不到,所以人看一切画面都是连续的。第四,光的视线分为正视、斜视、余光等,由于所有的眼球并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椭圆球体,所以正视一个物体和斜视一个物体,成像的图形会有差异。一切光学的成像都会产生一种误差,正视一个物体和斜视一个物体,成像的图形也会产生误差。第五,眼球是运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眼球总是在不断的无意识的运动中,这是眼球自身的生理特点,我们察觉不到,而眼球的无意识运动会使视线(光轴)方向发生变动,从而使视知觉发生变化。
2.大脑的判断
当人们看物体时,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上,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因此,大脑处理图像的过程,人的感知也参与其中,这样对图像信息的判断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视错觉与心理学有关的原因。
1.北冈明佳作品:“2007年?亥”
2.北冈明佳作品:“蛇形旋转”
3.北冈明佳作品:“小樱的旋转”
4.北冈明佳作品:“鳐鱼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