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表明动物也会产生视错觉
摘要: 是兔子还是鸭子,全取决于视觉的感知。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日消息,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生活中存在各种视错觉,例如图1所示的兔子—鸭子和图2的咖啡墙,这些视错觉向我们展示了感知和现实之间
是兔子还是鸭子,全取决于视觉的感知。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日消息,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生活中存在各种视错觉,例如图1所示的兔子—鸭子和图2的咖啡墙,这些视错觉向我们展示了感知和现实之间的差别。然而,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视错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只限于人类。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其它动物可能也会产生相同的视错觉。理解不同物种的大脑是否也会产生视错觉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感知是如何进化的。
平行还是不平行?这是个问题。
对于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来说,视错觉不仅解释了视觉场景是如何被解译和精神重建的,还强调了感知所面临的约束。视错觉可能有上百种不同的方式,它将影响我们对大小、运动、颜色、明亮度、3D形状和更多其他信息的感知。
数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建筑学家和设计师们都利用视错觉来扭曲我们的感知。常见的错觉感知类型往往影响我们对大小、长度或者距离的印象。例如,古希腊建筑师会精心设计建筑物的柱子,让它们在顶部变的更窄类似锥形,从而产生远处观看这栋建筑物更高的错觉。这种视错觉类型名为强行透视法,常用于花园装饰和舞台设计,旨在让场景显得更大或者更小。
由于视觉处理既需要快速也需要精准,因此大脑往往会使用“捷径”并对周围世界作出假设,而有时候这种假设是具有误导性的。例如,大脑会利用物体周围的视觉信息,例如光级度和阴影的存在,来进行假定,从而相应的调整对颜色的感知。这种名为色觉恒常的感知过程可以通过图3这些有颜色的面砖产生的错觉来阐述。图中带星号的面砖其实是相同的颜色,但是立方体顶部的面砖处于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因此看起来更像棕色,而处于侧边阴影处的面砖则看起更像橙色,这都是因为大脑会基于光的条件来调整颜色的感知。
这些错觉是进化发展的视觉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有一定的益处,但有时也会蒙骗我们的大脑。如果人类会被视觉过程所干扰,那么动物可能同样也会受到干扰,这或可以揭示为什么不同物种的进化会导致相同的视觉过程,也将有助我们理解进化为什么支持这一过程的发展。
100多年前美国艺术家和自然主义者阿尔伯特·赛耶(Abbott Thayer)和他的儿子杰拉尔德·赛耶(Gerald Thayer)提出了动物的着色可能是为了看起来更具迷惑性的观点。赛耶深谙艺术家们常用的“光学技巧”,因此他提出动物外表的颜色可能也是创造某种相似的效应,使得动物能够很好的伪装。
在过去的50年间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动物的感官能力与我们的存在本质的不同。视错觉是确定动物采取的是哪一种感官假设至关重要的工具。在对动物视错觉(以及其它感官形式)的近期评论中,我们发现了支持赛耶观点的证据。尽管这些证据只是近期才出现的,但它们表明动物和人类一样也能感知和创造一系列错觉。动物会将视觉信号(例如它们的颜色样式)用于不同的用途,例如寻找配偶和躲避捕食者。错觉在很多这样的场景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哪一个更大?还是一样大?
在动物界里,园丁鸟才是视错觉的终极艺术家。例如雄性园丁鸟会利用强行透视法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吸引力,这种视错觉会影响雌性对配偶大小的感知。此外,动物还会改变周围的环境来改变“自己体积的大小”。例如,雌性招潮属蟹喜欢和长有大爪子的雄性交配,因此如果一个雄性个体位于两个小爪雄性个体旁边,它看起来相对就更大因此更具吸引力。
这种效应名为艾宾浩斯错觉(Ebbinghaus illusion)(如图4所示),它暗示着雄性动物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增加自己的感知吸引力。然而,由于我们对非人类的动物是如何处理视觉信息的仍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们仍然无法测试很多视错觉的感知效应。不同物种对错觉的感知有所差异,这强调了不同物种都有自身独特的感知世界,其中拥有不同的规则和限制。正如19世纪生理学家约翰尼斯·普尔金耶(Johannes Purkinje)提出著名的论调:感官的欺骗才是感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