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早茶——永嘉乌牛早
摘要: 永嘉乌牛早,因主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一带,且在江南每年春茶最早采摘上市而得名。相传有仙牛在南海紫竹园觅得仙茶咀嚼,被观音发觉,仙牛遂衔茶而逃,观音紧追不舍,将仙牛打落至风景秀丽的瓯江口北岸,所落之地即
永嘉乌牛早,因主产于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一带,且在江南每年春茶最早采摘上市而得名。相传有仙牛在南海紫竹园觅得仙茶咀嚼,被观音发觉,仙牛遂衔茶而逃,观音紧追不舍,将仙牛打落至风景秀丽的瓯江口北岸,所落之地即为今之乌牛,仙牛所衔之仙茶便在此处生根发芽,故有“仙牛衔茶”之传说。
历史上,温州作为通商口岸,永嘉的茶叶通过商船销往海外,是出口的主要商品物资。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明《万历府志》:“永嘉岁进茶芽十斤,茶产楠溪之五十都及五十一、二都。”《温州市志》记载,乾隆《温州府志》:“瓯北乌牛有眉茶,春分早发,形似雀舌,质胜屯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永嘉茶业向专业化发展,1985年利用本地茶树种——“嘉茗1号”成功创制“扁型”茶,1987年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定名为“永嘉乌牛早”。1999年永嘉县被评为“中国乌牛早之乡”,2004年成功申报了乌牛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5年被评为浙江“十大旅游名茶”,2007年乌牛早牌乌牛早获“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2009年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2023年永嘉乌牛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永嘉乌牛早茶园(三江街道南岙村)
产地:永嘉乌牛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规定了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永嘉县县域所辖的乌牛街道、三江街道、沙头镇、茗岙乡等22个乡镇(街道)454个行政村。制作乌牛早茶的“嘉茗1号”茶树品种已被全国各地茶叶主产区广泛引种,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绿茶品种之一。
主销区:永嘉乌牛早主销浙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品质特征:一是开采早,一般鲜叶采摘期为每年2月上旬~3月底,所有茶叶均为明前茶;二是内质优,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匀齐、芽峰显露,微显毫,色泽嫩绿光润,内质叶底幼嫩肥壮,匀齐成朵,叶色嫩绿明亮,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
永嘉乌牛早绿茶(干茶)实物图
加工工艺
永嘉乌牛早生产工序包括鲜叶分级摊青、一青、头次摊凉回潮、二青、二次摊凉回潮、机械辉锅、干茶分筛、包装。
摊青:鲜叶采摘后立即摊青,鲜叶摊放在竹匾或篾垫上,厚度视天气和老嫩程度而定,一般为2cm左右,使鲜叶失水均匀。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直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不同等级的鲜叶要分别摊放,雨水叶和上、下午的鲜叶应分别摊放,分别付制。摊青时间为4h~12h,失水率控制在10%~20%。
一青(以“长板式扁形炒茶机”为例):摊青叶下锅温度应在260℃~220℃为宜,根据原料不同,温度适当调整,鲜叶投入锅中有“噼啪”爆声,锅温应从高到低,特一、特二级茶投叶量每锅100g~150g,一、二级茶投叶量每锅150g~200g,同类青锅叶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当芽叶初具扁平、挺直、柔软、色绿一致,茶叶含水量降至35%左右,即可出叶下锅。
头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气,可适当并堆,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
二青:摊青叶下锅温度应在180℃~150℃为宜,根据原料不同,温度适当调整,锅温应从高到低,投青锅回潮叶,特一、特二级每锅100g~150g,一、二级每锅150g~200g,同类原料每锅投叶量应稳定一致,当芽叶呈扁平、挺直、坚硬、色绿一致,茶叶含水量降至15%~20%左右,即可出叶下锅。
二次摊凉回潮:回潮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气,可适当并堆,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