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时间管理误区
摘要: 常见的时间管理误区一:过度迷信对于一些夸大的功效深信不疑,总觉得学会时间管理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把一天当作两天用,一天可以干一个星期的工作,恨不得一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书……没错,学会时间管理自
常见的时间管理误区
一:过度迷信
对于一些夸大的功效深信不疑,总觉得学会时间管理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把一天当作两天用,一天可以干一个星期的工作,恨不得一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书……
没错,学会时间管理自然可以使学习效率有所提高,但也绝不是无限的把这样的效率翻倍扩大。
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取舍。既想花大把的时间去玩,又想有大把的时间学习,同时还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想吃喝玩乐学都不拉,想把花在各项的时间都均等,还想学的优秀,可能吗?
或许有这样的大神存在,但我想这样的人不多。千万不要觉得学会时间管理就可以这样“为所欲为”,要学会取舍,学会时间分配,哪些活动值得花多少时间,一定要搞明白。
二:过度死板
我觉得我就是过度死板之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在一个本子上写得很清楚,仅限于期末复习和周末(近段的生活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呀)。
这种方法有利有弊。
利:思路清楚,目标明确,知道每天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弊:计划干不上变化,处于突发状况没有应对方法,很可能导致全天计划崩盘;坚持的时间不长,纵然逼着自己坚持,很容易形式化,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毕竟人是生物而非机器,会累,会有自己的情绪。倘若不顾这些,执意去做,想必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三:过度局限
对于时间管理的认知片面,单方面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纵然对时间管理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仍不会解决自己所存的时间管理问题。
难道时间管理仅仅只是分配时间、管理时间吗?不,懂得时间管理会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是自己更自律,提高自己的觉悟,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每件事都很重要
生活中的芝麻小事永远不应阻挡你去追逐伟大的事。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哪件事应该优先?最重要的选择题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最重要的事,也许并不是最起眼的。成功的人在处理成功清单,而普通人在忙于应付待办清单。跳出误区:将待办清单升级为成功清单个人习惯:每天列出“待办事项清单”,然后围绕自己的终极目标,提炼出“成功清单”。前者让你事事兼顾,后者让你集中目标。参考方法是“帕累托法则”,也就是常见的80/20法则。绝大部分所得恰恰是靠较少部分付出而获得的。取得卓越成就所需的付出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五:应同时处理多件事
既然最重要的事情才是关键,那么为什么还要同时做多件事情呢?有研究证明,同时兼顾几件事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若尝试同时做两件事或多件事,结果是要么根本做不成,要么都做不好。人确实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比如边走路边吃口香糖但是人不可能同时专注于两件事跳出误区:一次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个人习惯:训练“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的能力,训练专注力,集中精力。
对于这些误区,我们又该怎样正确认识呢?
正确的时间管理
一:好的身体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情绪上会更愉悦,注意力更集中,战斗力更持久。注意力的集中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从而做更多的事情。
好的身体会让人持续进步。
二:好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这就话似乎从小听到大,可从小到大又养成哪些好习惯?习惯又分为大习惯和小习惯。
大习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生活规律……这些习惯我们都知道,可又有谁真正做到并坚持了呢?
小习惯:电脑文件的命名和管理、重要对话录音、学习工作心得的记录、邮件的及时处理……
不要小看这些习惯的养成,尤其不要小看小习惯的作用。
需要查找一份文件时,由于没有恰当的命名,找文件的过程可能就会浪费你很多时间,倒不如在创建文件时就命好名;邮件的堆积,在真正处理起来时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让人烦躁,不如平时在等公交,或排队等候时及时处理。
好的习惯让人游刃有余。
三:好的情绪
好的情绪会让人心情愉悦,在学习和工作时往往会效率更佳,劲头更足。
好的情绪让人积极快乐。
四:好的工具
工具是我们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工作。网络的高频使用使得工具也有更多花样,工具软件层出不穷。对时间、文件管理软件,信息收集的软件,及时学习的软件……
有的帮助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的让我们及时了解到最新资讯,各式各样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好的工具让人效率提升。